来源:人气:46更新:2025-07-10 12:51:59
《哪吒2》自大年初一上映至下线,历时153天,刷新中国电影史纪录113项,最终斩获全球票房159亿元人民币,成功跻身全球票房排名前五。这一里程碑式成就值得举国欢庆!影片凭借1900余个特效镜头、138家本土动画公司的联合创作,以及4040名创作者的协同奋战,标志着中国电影技术工业体系正逐步走向成熟。然而,中国电影的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,要在2035年建成世界电影强国,这一宏伟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,亟需从业者理性审视。不久前,笔者与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深入探讨,他指出没有五年的精心打磨,难以孕育出如此高质量的作品。那么,面对下半年与未来的创作周期,我们更需要思考:在好莱坞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中,制片人作为片场的核心决策者,从项目孵化、团队组建到拍摄管控全程主导。例如,凯瑟琳·肯尼迪在《侏罗纪公园》的制作过程中,不仅成功说服史蒂文·斯皮尔伯格加盟,更通过高效协调特效团队,确保项目按期推进。
在中国影视制作现场,行业生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首先,导演在创作过程中常遭遇多重制约,部分剧组中,明星经纪人会直接以"艺人档期已满"为由拒绝重拍请求。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往往掌握着主导权,他们更倾向于按照个人理解诠释角色,而非完全遵循导演的创作意图。曾目睹某位资深导演在拍摄现场被演员"架空",最终不得不让演员自行把握戏份走向。
其次,明星的特权体系已形成固定模式,多数流量明星的合同明确规定每日工作时长不得超过8小时,且包括交通时间在内的整体行程都被计入档期。有演员因不愿承受烈日暴晒,要求全组人员等待三小时等待云层遮挡,才开始进行外景拍摄。这种对拍摄节奏的控制,往往导致制作周期大幅压缩。
平台方则通过数据驱动改变了选角标准,某些影视公司坚持使用"热度排行榜"前三名的演员,即便角色定位完全不符。在平台话语权不断扩张的背景下,新人演员难以获得施展空间,导致行业创新活力持续减弱。而编剧群体处境更为艰难,有创作者反映其作品被多方"重构",资方要求增加商战元素,平台强调感情线发展,明星更自行修改台词,最终成片几乎与原著无关。
制片人角色也出现明显异化,多数影视公司派出的制片人仅承担联络和协调职能,负责确保拍摄进度与预算控制,却缺乏实际制作能力。更有甚者,部分公司高层本身对影视制作知之甚少,仅关注档期和预算指标,完全放弃对影片质量的把关。当创作主导权被持续稀释,行业生态逐渐演变为多方妥协的产物,这正是中国影视制作现实的缩影。
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,或许正是对这种失衡状态的必然回应。唯有平台方、导演、演员等各方共同反思,才能实现影视产业的良性循环。当前的问题并非单纯的技术层面,而是整个创作体系的价值重构挑战。
Copyright © 2023 www.jdw8.com